2025中国信息分析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5-19点击次数:54来源:

2025年5月17日,由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情报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及中国人民大学智能信息分析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信息分析论坛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成功举办。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的150余位专家学者与业界代表,围绕“AI时代的智能信息分析:理论、方法与赋能”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当前,人工智能(AI)、大模型与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正深刻重塑信息社会的格局以及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未来发展。本届论坛旨在深入探讨智能技术与信息分析理论、方法的深度融合路径,为推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致辞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卢小宾教授主持,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党工委副书记、前沿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陈谦,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费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王卓昊,国务院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孙建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闫慧教授,以及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高方教授分别致辞。



陈谦书记代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本次信息分析论坛成为汇聚智慧、碰撞思想的平台,能够集聚合力,充分发挥信息分析、数据管理在新工科建设中的创新驱动与要素保障作用,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马费成教授回顾了信息分析研究从早期情报分析与文献管理,逐步演进为以数据驱动、技术融合为特征的信息分析与预测体系的的演进脉络。他指出当前信息分析研究应聚焦三大重点方向:一是强化“数据”在数智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高质量的数据基础设施;二是加快开源资源的建设与开放共享,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创新能力;三是密切关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把握前沿技术演进趋势,推动信息分析在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中的介入与应用。


王卓昊总工程师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大数据环境下推进科技情报与科技服务融合发展方面的主要探索。展望未来,他强调应把握时代契机,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环境下信息分析方法与科技服务工作范式的变革,提升信息分析研究的问题意识,同时,应进一步增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与联合育人能力。


孙建军教授认为新技术正深刻重塑信息分析的研究范式,推动学科迈向智能融合的新阶段。他分享了南京大学文科实验室在交叉创新研究领域的实践探索,强调文科实验室建设应紧密围绕国家需求,注重数据资源和技术平台的长期积累,促进技术工具开发与重大问题研究的深度融合。同时,文科实验室还应树立学科群协同理念,强化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创新,为新时代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注入强大动力。

 

闫慧教授指出,本次信息分析论坛的亮点在于紧扣人工智能在信息理解、信息需求识别、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等关键环节的前沿热点,关注技术、理论在赋能信息分析中的核心价值。他进一步阐述了复杂不确定环境下的信息处理机制、适应性学习路径与人机协同决策模式,期待持续深化与南京大学在该领域的合作,携手推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高方处长代表南京大学社科处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新文科建设对于推动学术创新和文化传承具有重大意义,本次信息分析论坛正是南京大学在该领域积极探索的重要实践,呼吁与会专家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聚焦数智时代的智能分析在赋能新文科建设中的应用,共同探索中国特色的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体系,守护人文精神,推动学术繁荣。

 

开幕式主旨报告

开幕式主旨报告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由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李纲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李广建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王平教授,以及南开大学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王芳教授做主旨汇报。


李广建教授以《情报AI:架构与技术》为题,指出数智环境下,传统情报工作正面临深刻挑战,大语言模型已成为推动情报变革的核心动力。他提出“情报AI”概念,主张在坚守经典情报理论的基础上,应深度融合前沿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信息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拓展。报告系统阐释情报AI的实现路径,包括大模型部署与微调、知识蒸馏、检索增强生成机制以及大模型的人机交互与协同能力,体现情报分析迈向智能化、自动化演进的全新图景。

 

王平教授的主旨报告题目是《AI4IRM与IRM4AI:驱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双螺旋引擎》。他深入阐释了人工智能与信息资源管理深度耦合的重要意义,认为人工智能正深刻介入用户研究、数字人文、计量学与定性数据分析等多个研究领域,而信息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与用户研究成果也在反向推动人工智能在推理、决策与工具优化方面不断演进。结合当前图书馆、情报与档案服务的实践案例,王平教授还展示了AI在学科应用中的广阔前景,预言未来将沿着“人文化”与“数智化”两个方向协同发展。


王芳教授在《政策潜在冲突的语义计算与智能预警研究》的主旨报告中全面分析了数字环境下,政府公文流转中政策冲突的内涵与分类,如目标不一致、内容矛盾、工具冲突以及效果抵触等多种类型。据此,提出基于政策全要素网络的冲突计算方案,通过构建语义特征模型、政策内容解析与深层语言关联分析三大模块,实现对潜在冲突的智能计算、识别与研判。王芳教授强调,应通过功能模块嵌入与平台化建设等方式推进政策冲突预警机制的落地实施,为优化政策协调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方法支撑。


主旨报告下半场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方卿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任明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延飞教授以及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杨海平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汇报。


任明教授在题为《生成式AI增强的信息分析方法创新》的主旨报告中指出生成式AI对数据资源形态、分析方法、工具以及人机协作关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层变革。她认为生成式AI增强的信息分析方法创新应以高阶智能赋能为核心路径,重点在于充分释放大模型的生成能力、优化提示工程质量,并构建具备自主学习与推理能力的智能分析体,以全面提升信息分析的深度与效能。


王延飞教授以《情报事实—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共同标的》为题,围绕“情报事实、情报刻画与情报分析”三大核心层面展开阐述。他指出,情报事实是情报工作的核心关切,其理解需从语境、语义与语用三维出发。在情报刻画方面,应通过“摹因构建”精准对接用户注意力,降低认知成本并增强信息价值感知。同时,他强调逻辑推理与知识创造在刻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明确情报分析是情报理念向事实层面的具象呈现,是理论与应用之间的桥梁。


杨海平教授在题为《地图内容智能挖掘:图像语义向文本语义的显式转化研究》的主旨报告中,以南海地图知识服务为实践场景,系统性展示了将地图中的地缘政治与历史人文信息融合转化为可用情报的主要做法。结合面向决策的地图知识服务体系构建,如地图数据库与元数据框架、本体建模与智能问答系统开发等关键模块,他概述了地图语义转化等智能挖掘技术、方法在南海维权“证据战”中所提供的情报支撑与应用潜力。



分论坛专题研讨会

2025年5月17日下午,论坛设置两场平行分论坛,主要聚焦信息分析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专题报告。分论坛一由山东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曹树金教授与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马海群教授共同主持,以“数智环境下的信息分析”为主题进行报告分享,着重从理论创新、技术应用与实践反思等多个维度,对数智环境下的信息分析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吉林大学信息管理系张海涛教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杨建林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安璐教授、《情报科学》编辑部副主任张连峰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余传明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胡泽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杨冠灿副教授、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陈明红副教授、苏州大学社会学院陈必坤副教授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尹德云副教授等先后做了专题分享。


分论坛二由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黄水清教授主持,围绕“产教融合的信息分析”主题,与会专家纷纷从产学研协同创新、数据智能赋能产业以及数据素养与教学实践等视角展开诸多建设性思考,并提出探索性观点。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段尧清教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胡广伟教授、智慧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张海华、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王飞研究员、深圳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庞弘燊研究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毛进副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霍朝光副教授等分别做了报告分享。


智库联盟闭门会

“数字空间与社会治理”智库联盟闭门会于17日下午同期举行。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大数据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智能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湖北省数据治理与智能决策研究中心、陕西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苏州大学智能社会与数据治理研究院、南京大学数据智能与交叉创新实验室、江苏省数据工程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黑龙江大学数字社会研究院等联盟理事单位代表参会研讨。本次闭门会议以“人工智能时代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服务社会的使命、方向与路径”为主题,总结了各成员单位一年来的主要做法和成绩,深入探讨数智融合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应如何主动应对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凝聚联盟理事单位合力、提升整体咨政服务能力的路径方法。


大会闭幕式

论坛闭幕式由南京大学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夏义堃教授主持。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安璐教授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胡广伟教授分别对“数智环境下的信息分析”与“产教融合的信息分析”两个论坛的报告研讨情况做了观点集萃,智库联盟新任轮值主席、天津师范大学王曰芬教授结合联盟2025年的工作做了动员说明。最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钱明辉教授对本次论坛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2025信息分析论坛只是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信息分析学科的起点,未来仍有广阔空间等待学界与业界共同开拓,期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信息分析的深度融合,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信息管理体系,回应时代关切,服务社会发展。


分享至: